博鳌名称的由来

    随着亚洲论坛定址博鳌,博鳌名称的由来也引起人们考究的兴趣,对这个问题,《琼海县志》(1995年版)的记述是:“博鳌镇滨博鳌港,故名。”但是博鳌港之名又是从何而来,《琼海县志》却没有说及。有人认为是由于靠近博鳌港的东域岛“酷肖一只悠然遨游的巨鳌”而得名;也有人把博鳌诠释为“博览天下,独占鳌头”。因为缺乏史料作证,所以这些说法只是猜测而已,不足为据。

    破解博鳌名称之谜,只能依据史料。虽然历代编纂的史志资料对此没有明确记载,但是也并非无只字可考。最早收录博鳌名称的史志资料,是明朝正德6年(1512)由唐胃胄主纂的《正德琼志台》。这部志书是保存下来的海南府志中最早的一种。其卷十一记载:“博鳌浦莫村都(在县东民疍)”。追溯博鳌名称之源,应将这一最早记载作为切入点。

    根据地名形成的规律,地名大多是由最早在此居住的人起的。《正德琼台志》关于“博鳌浦末村都(在县东民疍)”记载,表明在明代正德纪年之前就设置的博鳌浦末村都,其行政职能是专门负责管理在博鳌浦(浦指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)和末村一带居住的“民疍”的。因此“民疍”是博鳌最早的居民,博鳌的名称应该是“民疍”所起。

    “民疍”即疍民的倒置,《辞海》的译文是:“水上人家”。水上人家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的释文是:“在广东、福建、广西沿海湾或内河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业的居民,多以船为家”,民俗称疍家人,专家考证,疍家人是汉族的一个支系。

    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,往往反映命名者的社会意识和愿望。这是群众喜闻乐见、生命力强的命名形式。这种命名形式表达了大众的普遍心理,易于得到社会认可和接受,易于广泛流行和固定下来。博鳌名称的内涵,必然反映其命名者疍家人的社会意识愿望。疍家人住在船上,以从事海洋捕捞业为生计。他们最基本的意识和愿望,就是海洋中鱼类充足。鱼类充足是疍家人丰衣足食之源和过好日子的物质基础,是疍家人的根本利益所在。因此,博鳌名称具有此内涵是题中应有之义。

    “博鳌”是偏正式合成词,“博”是修饰“鳌”的。根据《辞海》释义:博的含义是多,大;鳌的含义是传说中的大龟,一说大鳖。海中大龟是传说中之物,为虚拟;大鳖是海中实有之物,为实指。因此应取鳖义。鳖,即甲鱼,又叫团鱼,俗称王八。毛主席诗句“可下五洋捉鳖”中的鳖,注释家普遍认为是泛指鱼类。博鳌之“鳌”取“鳖”义,也应是泛指鱼类。以鳖指代鱼类,使用的修饰格是借代,借体是鳖,本体是鱼,借部分代整体。概而言之,“博鳌”的含义是鱼类丰(多)硕(大),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就是“鱼多鱼肥”的意思。博鳌最早作为一个“浦”的名称,博鳌浦即鱼类丰硕之浦。疍家人最基本的社会意识和愿望,正是盼望有一个“鱼多鱼肥”的良好的疍民生存环境。

    以海中之物“鳌”为地名,在命名形式上也符合用他名为地名的规律,因此在靠近大海的乐会县用“鳌”作为地名极为普遍。翻开《乐会县志》乡村表,以鳌为地名的村落还有波鳌、鳌峰、坡鳌、鳌内、鳌外等。此中鳌之含义,应与博鳌之“鳌”相同。

    博鳌的历史沿革

    早在宋代,博鳌就有疍家人居住和繁衍生息。宋代天圣元年(1023),疍家人集资在博鳌建起三江庙,此时在此居住的疍家人已有一定数量和规模。随着在博鳌聚居的疍家人增多,元明之间,乐会县在博鳌设都而治,都名称博鳌浦莫村都,负责管理在博鳌和万泉河段上居住的疍家人。

    局历代相传,曾姓人是最早到博鳌墟陆地上盖房定居的。《博鳌曾氏族谱.序》记载:“居人公乃发公之后裔,公于明末由陵水人乐会开基博鳌。”这部族谱证明。曾居仁于明末到博鳌墟定居,开创家族基业,他也许是最早到博鳌墟陆地上盖房定居的人之一。曾居仁的墓茔至今尚在,位于博鳌东山公路旁。

    清代,乐会县撤都设乡。原来专门管理疍家人的博鳌浦莫村都被撤,莫村一代被划入中珠乡,另外成立博鳌乡。博鳌乡纵(南北)40里,横(东西)10里,面积400平方里(合100平方公里。其范围:东至大海,南至金牛岭,西至七星岭、南强、北山一带,北至会同县界(排港一带)。明国时期,行政区划变化频繁,今博鳌镇境先后隶属于乐会县一区和附城镇。解放初期,隶属于乐会县二区。1955年恢复博鳌乡建制,隶属于乐城区。1958年,博鳌境隶属于朝阳人民公社。1961年析出成立博鳌人民公社,下辖6个大队。1983年改为博鳌区,下辖6个乡。1987年设置博鳌镇,下辖6个行政村。2002年进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,博鳌镇下辖17个行政村,镇政府驻地原博鳌镇。区划调整后,博鳌镇行政区域面积为86平方公里,人口232270人。

    博鳌何时成“市”

    “市”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:一是做买卖的固定场所;二是有一定规模;三是政府确认其是“市”,并在官纂志书城市表中予以登录。博鳌于何时被政府确认为“市”并登录到志书呢?

    明代编纂的《正德琼台志》(1512年版)登录的乐会县的市有三个:县门、沙牯坡寮;此时无博鳌市。

    清朝康熙26年(1688)编纂的《乐会县志》登录的市有朝阳、庆丰、中原、边滩等10个;此时无博鳌市。

    清朝道光辛丑年(1847)编纂的《琼州府志》登录的乐会县的市有阳江、椰子寨、分界等12个;此时无博鳌市。

    第一次将博鳌作为市登录入志的是清朝宣统3年(1911)由林大华主纂的《乐会县志》。这部志书的城市表登录的市共有15个,依次分别是:朝阳、中原、椰子寨、博鳌、阳江、南门、北门、西门、文堂、新寨、坡寮、江南、庆丰、新市、鹧鸪庭。该志还记载。是时博鳌市有辅87户,人口181人;民22户,人口92人。

    据此估算,博鳌成市的时间,应是清朝道光之后宣统之前,即1841年至1911年之间,内含咸丰、同治、光绪3个纪年,计有70年之久。总而言之,博鳌成市于清末。

    博鳌的历史地位

    乐会县海防和县治卫戌重地 乐会县于元朝大德4年(1301)迁治阴阳山(今乐城岛)之后,由于靠近大海,深受海盗骚扰之害。海盗和土匪渡海而来,取道博鳌港,接着沿万泉河溯流而上,“焚毁庐舍,杀人夺牛。肆意掳掠,骚扰县治。”(《乐会县志》,林大华主纂)万宁县海盗数百人程劫掠到县治前面的南门河;文昌县海盗林禄与土匪周京互相勾结,带领几百名匪徒从清澜港南下,境博鳌港进入万泉河,攻占乐会县治,陷城数日,在掳掠一空后才离去。为了防御海盗土匪窜犯,保障县治安全,乐会县于明初在博鳌建立海防设施,兴建一座烽土侯。驻兵26人。士兵们日夜了望海面,严密监视,一有敌情就点燃烟火报警。清朝道光年间,又成立博鳌巡警分局,指派一名“百总”坐镇指挥,领兵36人防守。《乐会县志》(林大华主纂)记载,宣统2年(1910)5月19日夜,突来海盗数十人围攻博鳌巡警分局,企图越过海防重地直犯县治乐城,一时弹林弹雨,分局警官卢锦魁与巡警十余人于海盗火拼时殉难,海盗伤亡惨重,只得溃逃。正如《乐会县志》所说“博鳌实为乐会县治之屏障也!”

    琼崖东部的重要渔港 早在宋代,博鳌浦就是疍家人停泊渔船之地,此时渔港已经形成。后来,每年清明节过后琼崖各县的渔船也纷纷来此停泊交易,博鳌港逐渐发展成为琼崖东部的重要渔港。《乐会县志》(林大华主纂)记载:“每年夏秋季,有临高、海口等地渔船在博鳌港相为贸易,秋后旋归各埠。”

    琼崖东部河运与海运的转换枢纽 博鳌是万泉河、九曲江、龙滚河出海口。乐会县全境、琼东县南部、定安县东南部、万宁县北部内陆的船只出海远航,必须沿这三条水系进入博鳌港,然后再换乘大船进入海道才能转驶各地。博鳌港与南洋、香港、澳门、江门、潮州、高州、广州及琼崖各县都有客船、货船往来。每年3月至7月间,每天都有50至80多艘营运船只在博鳌进出港。繁忙的博鳌港水运,是乐会县的重要税源。清光绪30年(1905),乐会县创办高等小学堂。乐会县官绅商定,对进出博鳌港运输木材、食盐、石灰、砖瓦的船只课税作为高等小学堂经费。

    推动嘉积发展成为琼崖巨镇的商港 嘉积于明初成市,之后逐渐发展成为琼崖巨镇。发达的万泉河水运是嘉积的交通大动脉,是其成市和发展的重要因素。博鳌港是嘉积的间接港,嘉积进出口之货物,大多沿万泉河经博鳌港转运。《乐会县志》(林大华主纂)记载:“博鳌港进口之货由南洋、香港、澳门等处进水油,儋崖进者生盐,江门进者纸料、爆竹、布匹等为大宗;出口之货以槟榔、椰子、蜂糖、枋板、生猪等为大宗。”据1911年统计,博鳌港每年贸易额在100万元以上(时嘉积贸易额为150万元。)上世纪20年代嘉积通车后,嘉积对博鳌港进出口货物的依靠程度才逐渐弱化。

相关文章
博鳌亚洲论坛
    标签:boao博鳌 发布于:2009-09-05 16:03:28

当前共有0条评论,我也要发表:

    我的名字:

    我的邮箱: